“自古大将犯地名”,是说军中大将在出征打仗的时候,所到之地的地名与其战役的胜负、大将的命运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透着玄机。这种现象是姓名学的一部分,更是周易实用体系的灵活应用。 例三,阎锡山避洛川趋宜川 1938年 2月,日军在山西大举南侵,临汾失守,山西全省震动。阎锡山本部军队已经无力再战,遂率部南行。其中目的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洛川,一个是去宜川。按照自然条件,应该去洛川才是。但阎锡山字“百川”、“伯川”,洛川之“洛”与“落”同音,洛川之“川”与伯川之“川”为同字,故“落川”,显然与阎不利。而宜川之“宜”,为适宜之意,显然对阎有利。故阎锡山弃洛川,选宜川,而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