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公告
  • 学会信息
  • 易学先贤
  • 会长专栏
  • 易学传承
  • 易学服务
  • 学术共飨
  • 风水设计
  • 易道书画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会信息 > 政策制度 > 内容
  • 习近平引用《周易》经典之五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沈阳市周易研究会 浏览次数:0
  • 1_副本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谈到加强道德修养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充满了对青年成长的殷切关怀和期望。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出处是《周易·益》。《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它内容玄妙深奥,几乎无所不包,举凡宇宙天文、历史规律、思维逻辑,堪称应有尽有,奠定了我国古代基本哲学体系和主流观察认知方式的基础。“益”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原文为:“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遇此卦适于有所前往,有所追求,利于渡过大江大河,《象辞》解释为,本卦上卦为巽,巽就是风;下卦为震,震就是雷。君子见到风鼓雷鸣会因惊恐而产生敬畏,所以见到美好的事物就自觉去学习,自己有过失就努力改正。它实际包含着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态度,对于好的事物要心存向往,对待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二是行动,要把对善的心动化为行动,要对已经认识到的错误进行实际的改正。


  • 上一篇:习近平引用《周易》经典之四
    下一篇:习近平引用《周易》经典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