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高占祥部长
(2022年12月14日) 王炳中 德业齐天令后人仰观无尽 文道盖世供晚辈承习不竭 高占祥部长今天离开我们六天了,10日得知噩耗,悲惜之情难以言表。提笔写此追忆文章,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2004年王炳中与高占祥部长合影 和高部长结缘是在2004年4月,当时我策划主办了一场“第一届易学与当代经济建设国际研讨会”,经文化部好友姐姐代为邀请,高部长专程欣然莅临了本次盛会,并在闭幕式发表了内含丰富、影响深远的重要讲话。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全国掀起了易学应用热潮,1999年后经过了几年的平稳整理,2004甲申年又迎来了向上发展的重大契机。中央领导批准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于4月23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因当时信息蔽塞,邀请高部长莅会的“第一届易学与当代经济建设国际研讨会”也不约而同在沈阳召开。9月9日,由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因为其规格之高、地点之敏感,以至后来被誉为风水文化的里程碑会议。易学界的三件大事,足以证明甲申这一年的不同往常。 
2004年高占祥部长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那时,易学会议很少,省部级领导干部出席更是开先河之举。 高部长的莅会,体现了其高瞻远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大势的把控,对易学文化价值的精准定位。正如其在讲话中所言“我觉得,易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易学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易学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在世界舞台上值得骄傲的一座丰碑。” 高部长的莅会,体现了对易学文化事业的支持,为后来全国易学文化在各地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转眼十八年过去了,易学文化在祖国大地正不断开花结果。 
2006年,高占祥部长赠本人书法作品“无暇人品清如玉,有骨文章淡若仙”,书法刚柔兼备、浓淡相宜,充满了阴阳之道。 高占祥历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名人工委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众多职务。 惊闻噩耗,梳理部长的格局伟业,用心撰写了挽联,表达敬仰与哀思: 德业齐天令后人仰观无尽 文道盖世供晚辈承习不竭 高占祥部长智慧精力超群,能力卓越,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为人亲和,宽厚待人,与其相处,能让你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天的博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07年王炳中与高占祥部长在一起,或赠《和平颂》,提名笔走龙蛇,堪称硬笔书法绝品。
高占祥部长在各任及卸任后,出版了各类专著上百部,是省部级领导干部中著述最多的领导。他多才多艺,摄影、书画、诗词、楹联、国标舞等均达到了大师级高度。可谓文道盖世,其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意境,定当成为后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说他是高级领导干部,不如说它是文化艺术大师!


2018年,王炳中携小女再次拜见高部长,小女喜获《咏荷诗五百首》。书中五百张荷花照片皆出自部长之手,同时配上五百首自创意境相符的诗,可谓千古绝唱。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品读高占祥部长的思想格局,使我想到了《文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老人家应该是做到了。 感恩高部长对易学文化发展的扶植! 感恩高部长多年对我的影响、教诲与支持! 高占祥部长千古! 附:高占祥部长在“第一届易学与当代经济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第一届易学与当代经济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高占祥 各位专家、学者: 我这次从北京专程来,主要是看望大家。同时,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向专家、学者们学习。我没有做任何讲话的准备。刚才院长让我说几句,并且说,你一定要说,所以,我只能够肤浅地讲几句即情的话。 我现在担任着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宗旨就是两句话:“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所以说,弘扬中华文化是我的天职。今天有这么多专家、学者来这里参加易学国际研讨会,我首先向来自全国各地易学领域的骄子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来自台湾宝岛易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对易学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但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很不够。我觉得,易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易学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易学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在世界舞台上值得骄傲的一座丰碑。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易学一直受到人们非常的重视,她在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如有的专家学者所讲,易经在过去几乎一直居于六经或十三经之首。经过了数千年的探索、研究、提炼,如今,易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易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这次召开的国际研讨会,我从论文当中看出,可以说又取得了新的喜人的成果。这也标志着我们的易学在与时俱进。这一次是以易学与当代经济这样一个主题来进行研讨,可以说这对于弘扬易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里,我对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因为易学博大精深,我们要进一步地学习她、探索她、研究她、弘扬她。在学习、研究过程当中,正如专家学者们所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与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周易体系的合理内核,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实践性,使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使她在时代的长河当中迸发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织的新的风采。 在座的都是专家学者,在这方面都是我的老师。因此,就易学本身,我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大家谈更多,因为我是来学习的。如果我在这里讲易学也好,讲易经也好,在专家学者面前那就如同于“关公面前耍大刀,银行门前数钞票”,我能够耍得过大家吗?我能够数得过大家吗?所以,就易学本身我不能够去多讲,也讲不了更多。只是在这里表示一种祝愿之情,表示一种希望之意。最后,我对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再一次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祝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祝你们心里乐悠悠,研究成果大丰收。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