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我会第八期人相学基础培训班正式开课,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本期课程由我会专家徐雅萱老师主讲。 按照我会传统,课前徐雅萱老师首先带领学员在三圣殿前(线上学员在屏幕前行注目礼)进行易学课前礼,共同祭拜“创易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表达了我们学习易学文化寻根问祖的精神,尊重先贤的崇高智慧。 

开课前,王炳中会长例行来到教室向本班学员致辞,对大家如何学好易学、学好人相学做了指引。王炳中会长的讲话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相学是易学实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学习、研究人相学,就要以党中央、各部委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引。我们只有把握了这个大方向,我们的路才能走得更好。 第二,易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础理论是“象”理论。易学的产生,也是先贤观天察地,观鸟兽之纹,观象的结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针对“取诸身”,先贤发明了系统的理论,这便是人相学!人相学是“器”,器中藏道,学习研究人相学的终极目的是悟道,感悟人相学中蕴藏的易道。这正是我会会训“理用兼顾”的由来。 第三,我们研究会搭建的这个学习研究的平台,要为有缘来学习的学员指引一条正确的学习研究之路,使学员能进能出,不迷茫,不迷信。同时,要使大家学有所用,学好了,可以成为我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共同为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你的易学价值。研究会的平台也需要更多人搭建。 最后,王炳中会长倡议大家积极参与我会即将于九月举行的第四届会员大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践行“快乐周易”! 本期课程仍然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受课的形式,同时全体学员还可以观看回放,方便了学员课后复习,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实现我会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易学人才的目的。
沈阳市周易研究会秘书处 2022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