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2 | 来源:沈阳市周易研究会 | 浏览次数:0 |
研究过姓名学的人都知道起名要遵循相关的原则,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关的起名原则,其中谐音问题一直都会受到姓名学研究学者的重视。 在清代就有两位科举会试成功参加殿试的进士,由于名字的谐音大不相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一则为清代同治七年,时逢全国科举考试,江苏考生王国钧,名列前茅,荣幸参加殿试,本为一等,因慈禧太后见他的名字与“亡国君”谐音,大为不满,马上下旨降为三等。王国钧被发往安徽任知县,又被议改任教职,在山阳县任教官二十年,才以才干卓著被选任云南某县令,未上任便去世。 另一则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以勉强会试通过的成绩赴京参加殿试,张榜之日,以一甲一名高中状元。当时房间传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乃慈禧庆贺70大寿之年,“王”、“寿”、“彭”三字,有寿比彭祖之意,字字吉祥。慈禧一见“王寿彭”的名字,果然心花怒放,立即点为状元。因为是状元,王寿彭自然进入翰林院,成为当之无愧的修撰,官从六品,而其他进士,均为七品。 可见名字的好坏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中谐音问题不容忽视。
|
上一篇:文昌塔在风水中的作用(李泓) |
下一篇:风水文化四象简介之青龙(刘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