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01 | 来源:沈阳市周易研究会 | 浏览次数:0 |
王老师好!各位老师好!同学们好! 我是来自河南郑州的一位读者。和大家一样,都是易学初学者。其实一直很羡慕沈阳的朋友能近距离的接触“炳中易学”,聆听王炳中老师的教诲。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和大家成为同学,能共同弘扬“炳中易学”学术体系,弘扬中华易学文化! 说起《还本归宗》这本书,我接触的时间并不长,2015年7月31号才寄到手中。当然,知道王炳中老师这个名字时间也不长。那是2015年3月份,在书店无意间买了《探本溯源》这本书,才知道王炳中这个名字。我是一个既没有耐心也不爱学习的人,这本书很厚,一直在我书桌上放着。 2014年夏天,因为感情问题,使我心里很受刺激,近乎绝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家附近的小广场上发现一本盗版的《四柱述要》。书很薄,从没接触易学类书籍的我发现能看懂,也符合我当时的思想。20块钱把这本盗版书买回了家,半个月时间看了一遍,感觉还算能读懂,并且发现这类易学书籍很有意思。因为是盗版货,印刷错误较多,又因为是“述要”,基础知识太少。特别是我这类一窍不通的人,难免疑惑。所以又到书店买了本《四柱六爻应用透解》,也随手将《探本溯源》买回了家。不过《探本溯源》一直没看,因为嫌书太厚了。看那两本书,在学习中难免发现观点对立或自己悟不透的地方,这时才会翻阅《探本溯源》,目的是借用第三者的观点对比,看哪种观点更准确些。这一看不要紧,才发现《探本溯源》才是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书籍!书中笔法细腻,叙述祥尽、清晰。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层次分明、观点独立又中立、方法简便、不拘一格、合乎易理!王老师一再提醒读者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人伦展开想象、开扩思路,能感受到作者真的是毫无保留的写书而又非常务实的。以书思人可以感受到炳中老师是一个博学、严谨、慎思、谦恭、厚道、务实的人。这时,我才认真的看了作者简介,记住了王炳中老师的名字,并加入“炳中易学”读者交流微信群”,渴望得到指导! 接触《探本溯源》前我的水平是怎样的呢? “丙辰 庚寅 癸卯 乙卯”这是我的四柱,之前我认为自己日主弱,层次很差,取印枭、比却为用。读了《探本溯源》才知道是从儿格而且层次不错,也从书中知道了伤官旺的人(特别是水木伤官旺的人)适合学习易学,客观上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报着向高人学习的态度我加入“炳中易学读者交流微信群”。但是加入之后发现根本没人理我,原因不是因为我水平太差,而是大家都在讨论六爻。对于不知六爻为何物的我非常郁闷!在读《探本溯源》时得知,炳中老师还有一部六爻大作。搜索后直接购买,于2015年7月31日收到《还本归宗》。 以上是我和王老师两部大作结缘的经过! 关于《还本归宗》,对于六爻类易学一窍不通的我,只用了四天时间就会起卦、排卦、断卦等初步知识。并不吹牛,也并非自已天生聪慧,而是因为之前有《探本溯源》的基础,我发现大的方面没有差别。除了天干在六爻中很少用,地支不用会局,八字土寄火宫、六爻土寄水宫外,其他差别不大,所以我看《还本归宗》是从第五章开始看的。在初学中发现无论是《还本归宗》还是《探本溯源》,都是一部集大成者的好书!它凝聚了一位博学的易学天才数十年的易学精华和人生感悟,建议大家同时珍藏这两部书。确切的说,《还本归宗》到目前为止我还未认真拜读一遍,但我还是愿意就炳中老师的两部著作的学习方法和心得等和诸位与我一样的初学同学、易友们探讨交流。 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心得同大家分享! 一、两本著作毫无疑问都是易学经典。 《还本归宗》从头至尾、从易到难、从低到高、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王老师毫无保留的阐述了易学纳甲法的精髓,并以务实、诚肯的态度告诉学习者易学的本质及要解决的问题。最让我感动的是炳中老师在担心初学者学不会的同时还怕大家误入歧途,尽量用最直白无歧义的语言写述,方便大家理解,这份心真的很令人动容啊!当然了,可能王老师也害怕他的弟子中出一个类似于李宏志一样的神人吧,哈哈! 另外王老师在书中一再提醒学习者不要死记硬背,要在易学合理的范围内广泛联系实际,敢于展开一切合理的想象,并列出多种学习方法,这非常重要,理解了将更有利于灵活运用。例如《探本溯源》以年干查月干、以日干查时干,我不会背口诀,但通过观察我发现月干为年干天干五和化出来的“印”,而后者查时干为日干五合化后之“官”!这些当然得益于王老师在书中的教诲而启发,我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著作中免不了有些排版和印刷的错误,但至少坚信自己的大方向绝对没错,而且端正学习态度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尊敬吧。 二、基础要好好打牢。 前面我说过,《还本归宗》我是从第五章开始学习的。因为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前面基础知识看着瞌睡,加上以前先看《探本溯源》的,对于公共基础知识略懂,所以直接切入正题。迅速会排卦、起卦、断卦后,觉得挺好玩的,就什么事都想起一卦。慢慢的就开始有自豪感,就开始得瑟了。得瑟时也是学习兴趣最高涨之时,能让你迅速熟练。得瑟到一定时候就不得瑟了,会渐渐的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想解决不足、就越要学好基础,就倒逼着自己回头看基础理论。也越来越发现枯燥的基础知识王老师费那么多心力去写绝不是浪费笔墨,恰恰是水平提高的关键! 三、观点根植心中之前少看或不看其他类似书籍。 无论是四柱命理书籍还是六爻纳甲书籍,和其他易学门类书籍一样,太多、太杂、太乱。什么存在既合理,什么“条条大道通罗马”!既然选择了《还本归宗》和《探本溯源》,认可了炳中老师的观点,就应该先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让这种学术体系、观点思路根植于心中,然后再接触他人理论观点时,就能更好地独立思考、学习、比对、评判了。不至于同时看几个人的书藉,觉得都有道理,甚至用一种观点否定另一种观点,弄得自己心中凌乱,一事无成! 在《还本归宗》和《探本溯源》熟练掌握之前我同样不主张看其他古籍、秘籍。因为我想大家对这些古籍的理解,没有人能超过王老师的吧?就算有古文功底深厚的大师,他对这类专业性很强的书籍的理解能力也未必有王老师这类专业性极强人士理解的那么到位、贴切吧!有用的古籍都被王老师罗列在了《还本归宗》和《探本溯源》中了,并且对每本书的优劣做了评判,对可用之处也已经给予了贴切的解释,甚是佩服! 我觉得现阶段像我们这些初级学者看其他类似的书不太合适,容易学杂,学习是需要耐心的。虽然《还本归宗》我看了四天就会起卦,三个月可以粗看一遍,但我觉得真正搞定它可能要三年以上吧!数十年前,当王老师处于我们这种初学阶段时,肯定是陷入各类繁杂的易学丛书中理不出头绪!因为他没有《还本归宗》可看,哈哈!而现在,路已经被王老师铺好,我们比王老师幸运啊! 四、充分的学习时间。 我们易学爱好者,大多数人都是非专业,每天面对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疲惫不堪,再加上年龄的因素,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是现实,也没办法。但我们至少可以少看些电视、少刷些手机、少聚会。节省时间,在夜深人静时沏杯茶、静静心、看会书,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虽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但学习看书总是需要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的! 以上是我一个初学者对王老师两本著作的一点认识和感悟,希望能和大家共勉,为弘扬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在此,同样祝远在沈阳“炳中易学”的同学家人们早日得道! 再次向王炳中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河南郑州读者 孙留军 2016年2月1日 |
上一篇:十神论性情——偏财(庞德智) |
下一篇:什么是马虎?(庞德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