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6 | 来源:沈阳市周易研究会 | 浏览次数:0 |
“当下中国,国运昌盛;而今世界,心向东方。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跃升,华夏文化受到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在中华大地急速升温;汉文化,在全世界开始备受瞩目。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开始在全球成为一股潮流。可以预见,像大唐与康乾盛世时期一样学习中国,也将指日可待!” “在汶川地震时刻,中国政府为什么有那么快的反应与协调能力?在奥运期间,华夏国度为什么展现了那么强的凝聚力与向上精神?在金融危机来临关头,中华神州为什么具有令世人称奇的抵御能力?以及非典、H1N1甲型流感为什么会在我国如此快速地止步?是人心,是制度,但归根到底还是民族的魂--源自《周易》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源,历代被誉为群经之始,大道之源……。《周易》可谓独树一帜,如横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旁及艺术、医学、管理,甚至现代边缘科学。《周易》又是普适哲学、她谈天、她说地、她更论人。博大精深,涵盖万物,其哲学思想如明灯指引着人们的前程,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周易》可谓影响深远,因为她是儒家文化的根,……她又是道家文化的源”(摘自王炳中先生《周易导读》自序) “《周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哲学、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建筑、艺术、管理、人文等等均产生了重要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周易》,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文化,……!”(摘自王炳中先生《周易导读》第一章) 以上可知,王炳中先生对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是乐观的! 悠悠华夏,近千万平方国土,十亿兆炎黄子孙,虎居龙盘于亚欧大陆东部,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人民安居乐业。7000年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如骄阳当空,指引着炎黄子孙生生不熄、永往直前!终于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迎来了文化的“百家争鸣”!“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变天下为一家,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用文化把全体炎皇子孙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强大向心力的太极,指引我们民族进步发展!她的渗透力和包容性是独特、唯一、强大和平衡的,这才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也是四大文明古国独存的原因!当然,也是外国人无法理解和着迷的。 历史上中国国力强盛时,必是文化可觉盛时!汉唐盛世、宋明繁兴,无不显现了我们强大文化的辐射力和包容性!反之亦然。 历史上的中国,当文化停滞或放缓时,必将是中华民族的悲情时期!仅举一例:蒙古帝国靠着快马弯刀,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横扫亚欧大陆3000多万平方公里,几十个国家、数百个民族臣服于马前!对付孱弱的南宋几乎耗尽国力,最高统治者战死,用时近半个世纪。在动荡中统治了几十年后,终于被布乞出身的朱元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响亮口号,唤起了我们不屈民族心中不灭的信仰!大明王朝逆势而出!第一次由南向北、由低向高、以火扑水,看似强大的蒙元迅速土崩瓦解,使中华文化迎来了另一个复兴时期!这句口号,近600年后被我们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借用,终结了另一个文化停滞的王朝!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向往,更是复兴的根本! 近代中国,文化衰退是我们落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晚清和民国,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的侵入和有计划的误导,一度使我们的民族文化陷入了最危险的时刻。 建国后,各届及各级政府清除毒瘤,积极恢复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经过几十年来共产主义和中国国情(文化)的完美结合,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制度,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其间尽管走过弯路,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文化复兴列为重点,今年的“十九大”更是系统性的阐明文化复兴的细节和方向!令国人振奋。 此时,我能体会到王炳中先生等社会文化贤达的愉悦心情!本人两年来通过对王先生典籍的拜读,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此,向王炳中先生献上崇高的敬意!同时建议有缘之士拜读一下王先生的传世之作《周易导读》、《探本溯源》、《还本归宗》等大作,定当受益匪浅! 祝各位学友、家人生活工作愉快! 王炳中会长读者 孙留军 2018年1月6日 |
上一篇:改造命运,心想事成(李沐榕) |
下一篇:散谈同音相应 同气相求的认识(张珒源) |